English

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

2000-11-14 来源:光明日报 陈晓春 我有话说

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以推进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独立部门。主要是指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慈善、志愿者团体等机构。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生产性的营利组织,只注重私人产品的生产与投入,将医疗卫生、教育、科学研究、社会福利等看作是纯消费性支出部门,认为非营利组织对经济发展只是起辅助性、间接性的作用而列为事业机构。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生产,使社会公众对这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一直局限在第一部门(企业)与第二部门(政府)的二元化格局之中。作为独立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对于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挥。

从非营利组织的二重性特征来看,其既是事业单位又是产业部门。一方面,非营利组织以文化为纽带,将人们聚合起来,以各种形式的服务来不断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上的各种价值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也从事生产活动。它虽然不像第一部门(企业)那样从事实物产品的生产,但它从事劳务的生产活动。非营利组织的产品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所以,学术界称之为准公共产品,例如,教育为社会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而具有公共性,同时这些人因受教育能够找到好的职业又体现了私有性。因此,人们投资于非营利部门从事准公共产品的生产只要经营有方,用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同样可以盈利,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化,并能够逐步使这些机构成为产业部门。同时,由于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第三部门的发展,将促进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的发展。由此,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

非营利组织是医治“市场失败”的良药。“市场失败”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通过确立个人的经济地位并借助于劳动者对自身利益的关注来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但是,市场机制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有失败的时候,一个重大缺陷是不能按最优化原则提供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及外部不经济的问题。第三部门的运作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医治“市场失败”。首先非营利组织通过希望工程、慈善事业、志愿者团体、社区机构等单位实施的扶贫、助学、重新安排就业等活动来调节人们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富不均,保障劳动者队伍的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社会环境。其次,非营利组织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纠正外部不经济的问题。营利组织大量生产各种物质产品,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其排放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对周围环境与居民身体健康的损害,就是外部不经济。要纠正这种行为,就必须通过绿色和平组织、环保部门以及居民委员会、新闻媒体等机构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使营利组织进行清洁生产。再次,第三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于营利企业来说要低,能够消化吸收大量的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第二产业中因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同时,准公共产品的生产,风险小、无污染、市场广大,对于减轻环境污染、解决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那些有利可图的事业,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吸引力,而一些难以进入市场却为社会所必需的公益事业在资源上难以得到市场的垂青。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承担提供公益事业的任务,有利于降低市场经济主体的成本,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与生活质量。

非营利组织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又会产生享受需要与发展需要。这种“需要层次”的变化与实现,要求社会为他们创造条件,不断地提供文化、精神的产品,而这种产品数量的追加与质量要求的提高,直接导致教育、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福利等部门的扩展。人们的消费需要是永恒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这种永恒性与需求层次性直接要求第三部门在规模、比例、速度等方面与此相适应,并超前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扩展,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客观需要之所在。企业要实现预定目标,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也必须重视与发展企业内部的非营利组织。日本企业将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会组织作为企业的三大法宝,其工会、同乡会、同窗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对于生产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注重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提高,而要提高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则必须积极推进各种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团体的建设工作,因此,非营利组织的扩大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